岱山县共有渔船1729艘,下海劳动力2万余人,其中县外劳动力1.2万余人,近年来渔业生产起伏不定,因渔民工合同不规范引起的劳资纠纷逐渐成为焦点。为此岱山消保委积极行动,联合局市场监管科立足合同监管职能与岱山县海洋与渔业局制定发布全市首个《岱山县渔船船员劳务居间合同范本》,探索引导、规范涉渔中介机构的劳务合同签订新举措。
一是当好“放大镜”,全面检查,见微知著寻合同隐患。在县人大、政协提案意见基础上,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衢山镇、高亭镇15家渔船船员中介机构劳务合同签订情况进行现场走访。在检查中发现大多数中介机构使用自制合同,条款不够齐全,存在劳资纠纷的隐患。
二是当好“扩音器”,广泛宣传,循序渐进增责任意识。通过上门走访、现场宣讲等多种形式向中介机构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并指导合同内的基本条款。在劳务费的支付方式、合同的违约责任、争议解决方式、权利与义务等内容上,向中介机构明确规范合同的必要性,督促其切实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在合同签订前要明确告知双方的职责和权益,进一步完善雇主、雇员的合同信用约束机制,减少或避免劳资纠纷产生。
三是当好“录音笔”,集思广益,多方研讨成合同范本。为进一步提升合同规范性与实用性,该局邀请县海洋与渔业局、部分乡镇召开渔船船员劳务居间合同编制研讨会,共同探讨与完善合同相关内容和下步宣传推广措施。在原有合同范本使用反馈意见及行业特点基础上,结合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研讨意见,多次修改形成合同条文,经过第三方律师事务所、市局审核后,最终形成《岱山县渔船船员劳务居间合同范本》2.0版,并将调整格式后合同上传至中介机构微信群供其使用参考。
下一步,岱山将结合渔业特点,建立常态化的定期检查机制和宣传推广机制,持续规范涉渔中介机构劳务合同签订行为。同时,积极引导涉渔中介机构参与“守信用、重合同”企业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引领效应,不断提升涉渔中介机构的合同规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