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发布今年前4月全市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月至4月,全市经济继续恢复回升,向好因素不断累积。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一季度下降0.7%转为增长1.8%,实现由降转升的积极变化。
随着DT51、北京西长安中骏世界城、首联世纪生活广场开门营业,本市新增22.3万平方米商业设施。包含这3家在内,今年全市计划新开大型商业设施共23个,面积约240万平方米。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随着消费环境持续向好,全市消费品市场持续恢复。1月至4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657.9亿元,同比增长1.8%,增速较一季度提升2.5个百分点。其中,4月份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比增长10.9%,较3月份提升3.4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餐饮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19.9%,较一季度提升6.4个百分点;商品零售4233.9亿元,同比增长0.3%,较一季度提升2.2个百分点。
1月至4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4%,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个百分点;剔除新冠肺炎疫苗生产影响,增长3.6%,提高1.8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汽车制造业增长1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8.4%,医药制造业下降40%。
新兴动能持续发力。数据显示,1月至4月,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在信息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带动下增长45.7%。此外,社会领域中的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也实现51%的增长。
房地产市场方面,1月至4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34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46.6万平方米,增长33%。
居民消费价格总体温和上涨。1月至4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据分析,由于主产地供应充足,4月份鲜菜价格呈季节性下降;生猪产能充足,叠加消费淡季影响,猪肉价格也有所下降;应季水果大量上市,鲜果价格由涨转降;食用油、禽肉类、水产品价格也有所下降。(记者 陈雪柠)